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亲自部署、编写决定国家未来的教材
1953年5月18日,中南海,中央政治局正在召开会议,一份来自教育部的请示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阅后,毛泽东询问道:现在编教材的人有多少?回答是30多个。毛泽东听后意味深长的说,这么重要的工作,30个编辑太少了,增加到300人也不算多。
毛泽东口中“这么重要的工作”,就是正在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教材。
视频:《国家记忆》,文字整理:大道天下智库
教育乃国之大计。在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下,祖国的花朵正在蓬勃生长。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也一直是中央领导人格外牵挂的大事。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就明确提出: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要由国家来办。
当时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十分稀缺,国家建设各条战线都需要人才。但听说编写教材人手不足时,毛泽东很快作出部署,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
于是,一场辐射全国的人才大集结因教材而起。毛泽东亲自责成中央组织部负责选调,大批知名学者和文教干部奉调北京。
小小的课本,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深深关切,是以叶圣陶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名家的潜心耕耘。
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最顶尖的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参与中小学教材编写,可谓群星璀璨。
数学有华罗庚,语文有吕叔湘,英语有许国璋,物理有严济慈,地理有竺可桢......
在那个白手起家的年代,在整个国家的对人材的殷殷期盼中,全社会的智慧,通过过一本本教材,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给百废待兴的国家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也给那一代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jy/2022-07-04/7628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