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视野宏阔、用意深远,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确立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成功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谋划长远。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又增加了“国防现代化”的内容。1964年底,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党带领几亿人民按照“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砥砺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四个现代化”战略设计的基础上,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在2035年实现。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许下的诺言,是对全世界发出的宣告,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政治宣言。党的二十大报告还从8个方面进一步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各方面各领域提出了明确要求,立下了军令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强烈担当和光荣使命。
明确思想指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原则方向。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百年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面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克服各方面的困境难点、解决各领域矛盾问题,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不变真理创新理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行动胜于言语,事实胜于雄辩。曾经我们国家蒙难、人民蒙辱、文明蒙尘,任人宰割、民不聊生、危难深重,而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心信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自信让我们勇毅前行,自立让我们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没有模板、更非翻版、绝非再版,是开创性的事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中,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持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立、自强之路。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才能进步,创新才能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必须在坚持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造新理论,干出新事业。在未来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在坚持这些科学真理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新的理论成果,以新的理论创新引领新的伟大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有效指导实践、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真理的力量,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面对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坚持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准确观察事物、正确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才能行稳致远。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事业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一方面出问题,可能就会带来全方位的问题,只有具备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整体意识和互补意识,注重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在新征程上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积极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倡议,既助力了中国发展,也让世界人民获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既要积极吸收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要展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担当和责任,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让世界因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变得更加美好。
提供行动纲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中国具体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来看,在人口规模如此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有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自身人口规模特点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是一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必须从人口规模巨大且农村人口居多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稳步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吸取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教训,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努力消除收入分配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差距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接续奋斗,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扎实推动共享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推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如果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导致人的精神迷失、道德滑坡、思想退步,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就会丧失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发展模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阶段性与长期性辩证地结合起来,规划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总任务,分阶段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时间表中,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努力达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时,我国将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面对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在各国面前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国一以贯之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从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一贯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机遇和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结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舍我其谁、勇担使命的姿态,奋发有为、勇于拼搏的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光荣贡献。
(本文原载《中国纪检监察》2023年第3期,授权江南app网址 发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23-04-16/81258.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