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意涵与实践价值
揭示文明兴衰规律 擘画文明发展路径
——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意涵与实践价值
高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现代化之问”,为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了信心与力量。全球文明倡议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并汲取各种文明的经验与教训,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彰显了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担当,是新时代中国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的又一重要科学解决方案。
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兴衰更替的历史规律
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拥有各自的鲜明特质,共同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积蓄了厚重底蕴。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认识,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任何历史时期,只要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和包容,就能实现文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反,鼓吹文明隔阂、冲突和优越,搞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纵使一时依靠强力占了上风,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文明终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每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凝聚和延续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其历史传承和发展创新都必须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并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实现包容发展。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人类和合共生的基础。在历史实践中,由于地域、语言和认知上的差异,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面临各种掣肘因素,并因此形成了长期存在的隔阂。尽管如此,人类对推动文明交流的努力却未曾懈怠。例如,古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重要渠道。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罗马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不断拓展,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古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吸收了很多民间交流成果,拥有深厚的文明交流基础。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绝不是历史的偶然,其历史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近现代,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广泛,人类社会也因此创造了更加融通的现代文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传播到中国,中国与欧洲国家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进入了文明交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天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时代风采,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丰富与发展。
1966年11月30日,巴基斯坦观众争相与到访的中国文艺工作者握手。(新华社图片)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多样性赋予不同文明独特魅力,不同文明优势互补、互学互鉴才能提升自身文明品质和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因交融而升华。当今时代,中华文明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广泛借鉴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拓展同拥有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与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客在国际社会大力鼓吹文明冲突论不同,中国人民既深刻认识到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存在的差异,更致力于推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文明对话,努力实现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这是对待不同文明必须具有的宽广襟怀。历史表明,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超越文明优越才能在交流互鉴中实现文明发展进步、长盛不衰。一些西方国家借助其近代以来的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地位,到处鼓吹西方种族、文化、文明优越论,将西方文明描绘成人类历史的终结点。这种具有鲜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明观,不仅使西方文化变得日益狭隘和封闭,还必将加剧文明的冲突,引发民族仇恨和动荡。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始终遵循“和而不同”原则,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的文明,也因此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主张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各国都走符合自身国情和民众需要的文明发展道路;绝对不搞文化殖民和意识形态输出,不谋求改变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不干涉别国内政;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文明优越论和执意改造甚至企图取代其他文明的做法,努力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美美与共。
深入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实践逻辑
全球文明倡议不仅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引,更从理性务实的角度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明确了价值追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路径,从而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的行动指南。
2019年5月16日,亚洲文明巡游活动在北京举行。图为来自韩国、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演员在巡游活动中表演。(新华社图片)
坚守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价值追求。人类文明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逐步凝聚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并成为先进文明的鲜明标识。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画出了一个凝聚广泛共识的同心圆,得出了各国人民向往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引领了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价值取向。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而是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指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总体朝着生产力发展、政治公平公正、人类个性解放的方向进步,朝着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方向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不是割裂历史的鸿沟,而是在文明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实践层面,就是要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和制约,不可避免会带有旧时代的烙印,存在陈旧过时的东西。这就需要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结合现代化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世界各国都要顺应时代进步的新要求,加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挖掘,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本国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相依存,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提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实践路径。世界各国孕育了各自灿烂文明,彼此交相辉映,从而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和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支柱。为此,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了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务实路径,其重点在于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让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一是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积极开展议会、政党、智库和地方等多种形式合作,将人文交流合作活动经常化、机制化,不断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网络。二是不断丰富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内容,广泛开展学术、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各领域人文大交流,不断筑牢人文交流合作的民意基础。三是综合运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杂技、文艺评论和艺术教育等文化形式,合理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共同打造方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人文交流合作渠道。2019年5月,中国创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文明交流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开展互学互鉴、共同超越文明冲突提供了新的平台。只要国际社会持续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开展深层次、多样化的思想情感交流,就必定会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积极回应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现实挑战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其重要表现之一是,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本出路就在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克服阻碍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共同挑战,深刻体现了呵护人类文明成果的现实关怀。
破解和平赤字,充分展现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和平属性。100多年来,人类社会相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饱受战争摧残。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未出现大规模的战争,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冲突和动荡频发,国际局势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对国际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当今时代,极少数大国仍抱守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挥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大棒,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使世界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动荡不安。2022年6月,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范围内因战争、暴力、迫害和侵犯人权行为等原因而流离失所的人数约8930万,较上年增长8%,为10年前的2倍多。日益增长的和平赤字表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和平属性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正在背离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将全人类真正拥有持久和平作为崇高理想追求的政党。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和平理念,展现了中国和平缔造者的形象。
破解发展赤字,努力创造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发展动能不足。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明显增多,尤其在新冠疫情等突发因素的冲击下,经济增速总体呈下滑趋势。202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4%,较2021年下降2.8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还将进一步降至2.9%。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世界不平等实验室发布的《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占有全球总收入的52%,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占有全球总收入的8.5%。目前,全球仍有7亿多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其在医疗、教育、用水和卫生设施等方面最基本的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全世界农村地区的贫困率是17.2%,是城市地区的3倍多。由此可见,全球发展赤字仍在进一步扩大,并不断侵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根基。面对日益增加的全球发展赤字,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不断夯实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不断创造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动力。
破解安全赤字,全面打造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安全保障。当前,全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在传统安全领域,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世界“集团化”以及集团间对抗趋势日益明显,核战争威胁也有所上升。当今世界现存的核武器数量约2.2万枚,迄今为止已进行了2000余次核试验,这足以对全人类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粮食能源、信息网络、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问题加速凸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1年世界约7.02亿至8.28亿人面临饥饿,较2020年增加约4600万人,累计较2019年增加约1.5亿人。同时,全球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形势持续恶化,能源价格高位波动。消弭全球安全赤字,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团结合作。然而,由于缺乏互信,国际社会难以凝聚合作共识和采取合作行动。对此,中国坚持互商互谅,以尊重赢得尊重,以坦诚化解猜疑,以合作推动共进。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更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致力于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提供更全面、更长远、更彻底的安全保障。
2023年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白云厅品茗交谈。(新华社图片)
破解治理赤字,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当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得不到有效控制,与国际社会存在的严重治理赤字不无关系。一方面,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对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更大期待;另一方面,一些大国提供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有所下降。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奉行自身利益优先,肆意推行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政策,使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失灵、失效、失能的现象更加突出。近年来,美国多次退出或威胁退出国际机制,热衷于建立排他性的“小圈子”“小集团”,将全球治理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碍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进程,破坏了全球治理的制度基础。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受到严重制约。面对世界的动荡变革,全球治理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为此,中国提出并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世界各国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成果共享。作为一项新的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并引导人类社会现代化迎来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全面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奋力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事业,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走来的,是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走来的,更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走来的,因而是拥有丰富时代内涵和强大生命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积极践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形成和发展了引领革命斗争实践的价值理念,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造了令中国人民无比自豪的非凡发展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探索,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中国人民向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书写国际合作共赢的恢宏篇章,而人是“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左图为在尼日利亚拉各斯的泉高学校拍摄的一名当地舞狮演员;右图为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拍摄的港口城项目宣传画。(新华社图片)
成功走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是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种种弊病,深刻总结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而陷入发展陷阱的历史教训。为此,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几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众多渴望独立发展的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社会现代化产生的问题和应对人类文明挑战贡献了新的方案。
稳固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制度。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探索、创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更是一项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事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以更加辉煌的发展成就深刻影响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推动建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国际上看,它要求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创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新世界。作为一个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贯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进行的努力,主张国际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这种新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让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在国际事务中都拥有发言权。中国将继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守护者、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者和建设者。
全球文明倡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给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之问的中国答案,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响应和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人类社会必将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建成更加繁荣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23-04-19/81295.html-江南app网址